课程大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旗下产业 > 课程大纲 > 正文

《土壤学》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5-05 点击次数:

《土壤学》教学大纲(双语教学)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土壤学(双语教学)

课程编号

ARGE3105B

英文名称

Soil Science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3

预修课程

地质学、普通化学

适用对象

农业资源与环境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土壤学作为农业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广泛服务于农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保持等。  本课程主要阐述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水及空气的物质组成和性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过程、土壤养分循环与平衡、土壤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过程;土壤耕作和管理、土壤污染与防治和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等土壤管理和保护的理论及技术。分析土壤资源的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土壤的形态性质的形成原因,提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的规划和改土措施,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要求员工掌握土壤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并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份和土壤主要特性。牢固树立土壤作为一种资源在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在整个生态圈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土壤资源形成的自然要素及社会经济特征、掌握环境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土壤的主要形成过程、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制、系统分类法的分类依据、掌握中国土壤资源的地理优势、开发特点、中国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对策、世界土壤资源的现状及变化。土壤资源利用的限制因素、系列规划和多目标决策、全国土壤资源的类型、各土纲、土类的主要形成条件和过程、土壤性质以及利用改良途径、掌握全国的土壤地理分布规律。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绪论(Introduction)(土壤学部分)

4

 

 

4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materials)

6

 

 

6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6

 

 

6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

(Soil texture and structure)

5

 

 

5

第四章

土壤水(Soil Water)

6

 

 

6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

(Soil air and heat situation)

4

 

 

4

第六章

土壤的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Soil colloidal chemistry and soil surface reaction)

6

 

 

6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Soil acid-base and redox reaction)

4

 

 

4

第八章

土壤耕作和管理

(Soil tillage and management)

4

 

 

4

绪论

(土壤地理学部分)

1

 

 

1

第一章

土壤的形成因素分析

4

 

 

4

第二章

土壤分类

2

 

 

2

第三章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3

 

 

3

第四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

2

 

 

2

第五章

棕壤与褐土

2

 

 

2

第六章

黄棕壤与黄褐土

1

 

 

2

第七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2

 

 

2

第八章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1

 

 

1

第九章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1

 

 

1

第十章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1

 

 

1

第十一章

盐碱土

1

 

 

1

第十二章

初育土壤

1

 

 

1

第十三章

山地土壤

1

 

 

1

第十四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2

 

 

2

合计

 

72

 

 

72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Introduction)(土壤学部分)

习题要点:

1、什么是土壤和土壤肥力?

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的重要意义?

3、土壤学有哪些研究内容?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的基本概念、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学要求:需要牢固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了解土壤所具有的独特性质,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Chapter 1 Soil Mineral Materials)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Section 1  The chemical and mineral constitutes of soil mineral materials)

1、      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The main elements constitutes of soil mineral materials)

2、      土壤矿物质组成(The constitutes of soil mineral materials)

习题要点:土壤矿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第二节          粘土矿物(Section 2 Clay Minerals)

1、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Layer silicate clay mineral)

2、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Sesquioxide clays)

习题要点: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如何?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矿物质的主要元素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土壤母质的来源,土壤母质与岩石、矿物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掌握土壤母质的形成过程,通过风化作用将岩石逐渐解体的分解破碎的过程,了解各种风化作用的类型、作用特点、风化产物以及影响风化作用强度的因素,了解岩石风化物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搬运一沉积下来的堆积物。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矿物学和化学组成,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构造特征,种类和特性,了解非硅酸盐粘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与粘土矿物组成的关系,以及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Section 1 Origin,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Origi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2、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组成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习题要点: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何为有机质土壤和矿质土壤?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 Section 2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soils

1、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和转化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imple organic compounds

2、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转化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derived compounds

3、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il humus

4、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Factors affecting decom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习题要点: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Section 2  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1、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 Formation of soil humus

2、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Organo-mineral complex in soils

3、土壤腐殖酸的分组 Fractionas of soil humus

4、土壤腐殖酸的性质 properties of soil humus

习题要点:土壤腐殖酸的性质有哪些主要性质?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Section 4 Rol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agricultural system and the managements

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soil fertility

2、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Rol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eco-environmenhtal functioning of soil

3、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Managem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习题要点: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有哪些作用?

本章重点、难点:壤中有机物的来源,有机质的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腐殖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以及腐殖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腐殖质的概念及其异同,了解土壤中有机物的来源,有机质的基本元素和化合物组成,腐殖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重点掌握土壤腐殖质的性质,土壤有机质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及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腐殖化系数的概念,掌握土壤有机质的管理措施。

第三章 土壤质地和结构(Chapter 4 Soil texture and structure)

第一节   土壤三相组成(Section 1 Soil three phases constitution)

1、土壤的密度和容重(Soil density and bulk density)

2、三相组成和孔隙度(Soil three phases constitution and porosity)

习题要点:何为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度是如何得到的?

第二节   土壤质地(Section 2 Soil texture)

1、土粒和粒级(Soil particle and particle fraction)

2、土壤的机械组成和质地(Soil mechanical composition and texture)

3、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The fertility characteristics, utilize and improves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习题要点:何为土壤质地?质地分类制可分为哪几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如何利用和改良?

第三节  土壤结构(Section 3 Soil Structure)

1、土壤结构体(Soil structureness)

2、团粒结构的发生(The genesis of granular structure)

习题要点:团粒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第四节   土壤孔性和土体构造(Soil pores and soil body constitution)

1、土壤孔隙度(Soil porosity)

2、团粒结构的多级孔度模型(The porosity model of granular structure)

3、当量孔径(Equivalent pore diameter)

4、土体构造(Soil body constitution)

习题要点:何为当量孔径?为何要引入当量孔径这个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三大基本粒级的性状、几种不同质地分类制的特点、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土体构造的概念和类型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土壤粒级的概念和分级方案的依据,重点掌握三大基本粒级的性状,掌握各粒级的矿物学组成、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了解土壤质地的含义和几种不同质地分类方案的特点,掌握三种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和不良土壤质地改良的基本措施;掌握土壤的结构性和结构体的概念,不同结构体的特点,着重了解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机制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土壤结构的管理措施;掌握土壤孔隙、孔隙度、孔隙比的基本含义,土壤孔隙的类型及孔度分级,了解团粒结构的多孔模型和当量孔径的含义,掌握土体构造的概念和类型。

第四章 土壤水Chapter 4  Soil Water

第一节  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The types of soil water and measuring soil moisture content

1、土壤水分类型及有效性(The types and available of soil moisture

2、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The express methods of soil water content

3、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Estimating water contents

习题要点:土壤水分可分为哪些类型?土壤有效水是如何确定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哪些表示方法?土壤水分含量是怎样测定的?

第二节   土壤水能态(Section 2 Soil Water Potential

1、土水势及其分势(Total soil water potential and individual potentials

2、土壤水吸力Soil moisture suction

3、土水势的测定Measurement of soil water potential

4、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习题要点何为土水势土水势有哪些分势如何测定土水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作用

第三节  土壤水分运动(Movement  of  soil water)

1、饱和土壤中的水流(Saturated  Soil Water Flow)

2、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Unsaturated soil water flow)

3、土壤中的水气运动(Vapor flow in soil)

4、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和土面蒸发 (Infiltration, water redistribution and evaporation of soil surface)

5、田间土壤水分平衡(Soil  water  balance in the field)

习题要点什么是饱和流和非饱和流水气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土壤入渗和再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田间土壤水分平衡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水含量的表达方式和测定原理,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效水、最大有效水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土水势的作用,影响饱和流、非饱和流的因素和土壤水入渗、再分布、蒸发过程的特点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一般了解土壤水的类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效水、最大有效水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土壤水含量的表达方式和测定方法,弄清土壤水能态的含义,土水势及分势的物理意义及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及应用范围,了解土水势与土壤水吸力的概念和主要区别,熟悉测定水分能态的方法,如张力计等基本原理,了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说明什么问题及影响因素,掌握土壤水运动与达西定律的关系,达西定律各参数表达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及影响饱和导水率的因素,着重掌握非饱和流在田间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气态水运动,了解土壤水入渗、再分布、蒸发过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土壤水平衡的表达式、各项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影响一个地区土壤水分平衡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Chapter 5  Soil Air and Heat Situation)

第一节  土壤空气(Section 1  Soil air)

1、土壤空气的组成(Composition of soil air)

2、土壤空气的运动(The movement of soil air)

习题要点:土壤空与大气有何不同?

第二节 土壤热量(Section 2  Soil heat)

1、土壤热量的来源(The source of soil heat)

2、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及影响因素(The radiation balance and affect the factors in soil surface)

3、土壤的热量平衡(Heat balance of the soil)

习题要点: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第三节   土壤热性质(Thermal properties of soils)

1、土壤热容量(Soil heat capacity (soil thermal capacity)

2、土壤导热率(Soil heat conductivity)

3、土壤的热扩散率(Soil thermal diffusivity)

习题要点:土壤有哪些热性质?

第四节   土壤温度(Section 4 Soil temperature)

1、土壤温度的季节或月变化(The changes of the soil temperature in months and seasons)

2、土壤温度的日变化(Daily variations of soil temperature)

3、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Influence of topography, landform and soil nature in soil temperature)

习题要点:北半球的土壤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如何对土温产生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与大气的差异,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以及土壤的热性质等内容。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需要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与大气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重点掌握土壤空气运动的方式,特别要理解扩散运动是土壤空气运动的主要机制的原因,以及影响土壤空气运动的因素;了解土壤热量的来源,要理解太阳辐射能是土壤热量最基本的来源的原因,重点掌握土壤的热性质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掌握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和影响土温的因素。

第六章 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Chapter 6  Soil colloidal chemistry and soil surface reaction)

第一节  土壤胶体的表面性质(Section 1  Soil colloidal surface characteryistics)

1、土壤胶体表面类型(Surface types of the soil colloid)

2、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积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urface area of the soil  colloid)

3、土壤表面电荷和电位(Surface charge and potential of soil)

习题要点:土壤胶体表面类型有哪些?土壤表面电荷有哪些类型?

第二节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交换反应 (Section 2  Adsorption  and exchange reaction of cation in soil colloid)

1、离子吸附的一般概念 (Definition of ion adsorption)

2、阳离子静电吸附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f the cation)

3、阳离子交换(Cation exchange)

4、阳离子的专性吸附(Specific adsorption of cation)

习题要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盐基饱和度以及阳离子专性吸附基本概念。

第三节   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吸附与交换(Section 3  Adsorption  and exchange of anion in soil colloid)

1、土壤吸附的阴离子(Adsorption of anion in soil)

2、阴离子的负吸附(Anion negative adsorption)

3、阴离子专性吸附 (Specific adsorption of Anion)

习题要点:阴离子吸附的机理是什么?何为负吸附?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胶体表面结构和类型,离子吸附、交换、有效度和专性吸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土壤胶体表面结构和类型,掌握土壤的比表面积和电荷特征,了解土壤胶体的双电层理论及其应用,掌握离子吸附的概念,阳离子的静电吸附、交换、有效度和专性吸附的含义和影响因素,以及阴离子的静电吸附、负吸附和专性吸附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第七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Chapter 7   Soil acid-base and redox reaction)

第一节   土壤酸、碱性的形成(Section 1  The formation of soil acid-base)

1、      土壤酸性的形成(Soil acidity)

2、      土壤碱性的形成(Soil alkalinity)

习题要点:土壤酸性和碱性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节   土壤酸度的指标 (Section 2  Index of soil acidity)

1、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Intensity index of soil acidity)

2、土壤碱性指标(Index of soil alkalinity)

3、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Affect the factors of soil acidity)

习题要点:土壤酸度和碱性的指标有哪些?影响土壤酸度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Section 3  Soil redox reaction)

1、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Soil redox system)

2、土壤氧化还原指标(Index of soil redox)

3、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Affect the factors of soil redox)

习题要点:土壤中有哪些氧化还原体系?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的因素有哪些?

第四节   土壤缓冲性(Section 4  Soil buffering)

1、土壤缓冲性的概念(Concept of  soil buffering)

2、土壤酸、碱缓冲性 (Acid or alkali buffering of soil)

3、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The redox buffering of soil)

习题要点:何为土壤缓冲性?壤缓冲性对生态环境有何作用?

第五节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Section 5  Soil acid-alkali and redox with bioenvironment)

1、生物对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适应性(The adaptability  of organisms to soil acid-alkali and redox)

2、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养分的生物有效性(Soil acid-alkali and redox with nutrient organisms effectively)

3、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有毒物质的积累(Soil acid-alkali and redox with accumulation of toxicity matters)

4、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调节(Adjustment of Soil acid-alkali and redox)

习题要点: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有何关系?土壤酸碱性如何调节?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表示方法和指标,土壤缓冲性的概念、类型和产生机理等。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壤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产生的原因,类型,影响因素,表示方法和指标,土壤氧化还原作用的概念,作用和指标,以及影响因素,土壤缓冲性的含义、类型、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了解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和生物环境的关系,掌握调节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的措施。

第八章 土壤耕作管理(Chapter 8  Soil Tillage and Management)

第一节   土壤耕作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Section 1 Concept of soil tillage and basic manipulation)

1、耕作的概念(Concept of soil tillage)

2、耕作的基本作业(Basic manipulation of tillage)

习题要点:什么是土壤耕作?

第二节   土壤力学性质(Section 2  Mechanics natures of soil)

1、土壤粘结性 (Soil coherence)

2、土壤粘着性(Soil adhesivity)      

3、土壤塑性(Soil plastic)

4、土壤胀缩性(Soil swell-shrink)

5、土壤耕作阻力(Soil tillage resistance)

习题要点:本节介绍了哪些土壤力学性质?

第三节   土壤耕性和耕作管理(Section 3  Soil tilth and tillage management)

1、土壤力学性质与宜耕期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cs natures of soil and fitting tillage stage)

2、土壤压板问题(Soil compression problem)

3、水田土壤的粘闭及其防止(Puddle in paddy soil and prevention)

4、轮作与培肥(Crop rotation and fertilize the soil)

习题要点:土壤力学性质与宜耕期的关系如何?如何防止土壤压板和粘闭?

第四节   几种主要耕作方法(Section 4   Several  main tillage methods)

 习题要点:主要的耕作方法有哪些?

本章重点、难点:耕作、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耕作的概念和目的,了解常用的耕作作业方式,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重点掌握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土壤耕性的含义和内容,掌握土壤力学性质和宜耕期的关系,了解土壤的压板和水田土壤的粘闭的含义及其防止,认识轮作和培肥对改良耕层结构的意义。

 

绪论(土壤地理学部分)

第一节  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与土壤地理学

第二节 土壤与土地的关系

习题要点: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土壤与土地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章重点、难点:土壤壤发生学及土壤分类学与土壤地理学之间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土壤发生学、土壤分类学及土壤地理学的概念,理解土壤与土地的关系,并理解土壤地理学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应用。

第一章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成土因素学说的建立、发展和现状

第二节  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干燥度、风化因子

第三节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植物、动物、 微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母质对土壤的作用(迁移系数、淋溶因子、淋溶值)

第五节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

第六节  时间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个体发育、系统发育、相对年龄、绝对年龄)

第七节  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土壤发生的影响

第八节  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第九节  土壤的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累过程、粘化过程、积钙、脱钙与复钙过程、盐化与脱盐化过程、碱化与脱碱化过程、灰化与漂灰化过程、白浆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熟化过程)

第十节  土壤发生层的表示符号 

第十一节  土壤剖面形态与土壤景观(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土壤剖面构型)

习题要点:主要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成土过程(概念)、土壤发生层的表示符号、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土壤剖面构型等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生物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影响  难点是本章基本概念较多。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重点理解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发育的影响,掌握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主要成土过程。

第二章  土壤分类

第一节  土壤分类概述(土壤分类的目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的土壤分类历史与现状(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

第三节  世界土壤分类(土壤发生学分类、诊断学分类、美国的土壤系统分类、联合国土壤分类)

第四节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第五节  土壤分类的应用

习题要点: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土壤诊断、土壤系统分类的概念、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为土壤分类的依据、难点为土壤系统分类法的诊断层指标。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中国土壤分类的历史与现状,并理解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土壤分类系统,掌握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诊断特征及诊断层等概念。

第三章  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

第二节  地势与地貌

第三节  成土母质风化壳类型

第四节  植被因素

第五节  人类活动

第六节  中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纬度土壤带、经度土壤带、垂直土壤带、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正负向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分布规律、中域与微域分布规律)

习题要点:中国气候条件与土壤形成与土壤分布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土壤的垂直地带性、隐地带性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是中国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难点是了解分类规律的成因。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中国的气候、地势与地貌等自然地理气候特点,理解气候、成土母质、植被因素和人类活动等对中国土壤形成的影响,掌握中国主要土壤类型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及垂直地带性规律。

第四章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白浆土

第一节 棕色针叶林土

第二节 暗棕壤

第三节 白浆土

习题要点: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之间的相互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及白浆土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五章  棕壤与褐土

第一节  棕壤

第二节  褐土

习题要点:棕壤和褐土之间的区别、残积粘化、淋沾粘化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棕壤及褐土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六章  黄棕壤与黄褐土

第一节  黄棕壤

第二节  黄褐土

第三节  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合理利用

习题要点:弱富铝化过程、黄棕壤与黄褐土的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黄棕壤及黄褐土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七章  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

第一节  红壤

第二节  黄壤

第三节  砖红壤

第四节  燥红土

第五节  红黄壤土类的利用

习题要点:脱硅富铁铝化过程、铁铝土纲、黄化过程、表征风化程度的几种指标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红壤、黄壤、砖红壤、燥红土、红黄壤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八章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第一节  黑土

第二节  黑钙土

第三节  栗钙土

习题要点: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黑土无钙积层的成因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黑土、黑钙土及栗钙土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九章  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

第一节  棕钙土

第二节  灰钙土

第三节  荒漠土壤

习题要点:干旱土与漠土的气候条件与植被类型的变化造成的淋溶强度或钙积层、石膏层、盐化层在剖面中的层位出现深度的变化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棕钙土、灰钙土及荒漠土壤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十章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

第一节  潮土

第二节  草甸土

第三节  砂姜黑土

第四节  沼泽土与泥炭土

习题要点:半水成土与水成土的区别、沼泽土与泥炭土的泥炭层的区别、潮土、砂姜黑土中的砂姜的形成与褐土和黑钙土中砂姜的区别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十一章  盐碱土

第一节  盐土

第二节  碱土

第三节  盐碱土的利用改良

习题要点:盐土和碱土在含盐组成上的区别、盐土及碱土的成土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盐土、碱土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十二章  初育土壤

第一节  冲积土

第二节  风沙土

第三节  黄绵土

第四节  石灰岩土

第五节  紫色土

第六节  磷质石灰土

第七节  火山灰土

第八节  石质土

第九节  粗骨土

习题要点:初育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冲积土、黄绵土、石灰岩土、紫色土等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第十三章  山地土壤

第一节  山地土壤特点

第二节  中国主要山地土壤类型

第三节  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

习题要点:山地土壤的主要类型、山地草甸土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和理解山地土壤的特点及中国主要山地土类,并掌握相关山地土类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第十四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

第一节  水稻土

第二节  灌淤土

第三节  菜园土

习题要点:人为土纲、水稻土、菜园土、灌淤土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在各种类型土壤资源的性质、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难点在分析这些性质的成因、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员工了解水稻土、灌淤土及菜园土等人为土类的分布与成土条件及其亚类划分,理解其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剖面特征,并掌握相关土类合理利用与改良的途径。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总成绩由二部分组成, 即: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材:1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Nyle C. Brady, Ray R. Weil. 编著,Soil.Pearson Education Pte. Ltd.2002

2、《土壤学》,黄昌勇、徐建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3版,标准书号:ISBN 978-7-109-14759-1

       3、《土壤地理学》,张凤荣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标准书号:978-7-109-07371-5

参考书:1、《 Soil Science 》,McLaren,R. G., Camron, K.C.编著,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 Soil Science and Management》,Edward J. Plaster编著,3rd Edition. New York: Delmar Publishers. 1997

3《土壤学(上册)》,朱祖祥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标准书号:16144.2644

4、《土壤学(下册)》,朱祖祥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标准书号:16144.2645

 

大纲修订人:潘根兴、陈效民、张旭辉

大纲审定人:李 荣

修订日期:201542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威斯尼斯人官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南京市童卫路6号 邮编:210095 电话:025-84395210

苏ICP备11055736号-3

微信公众号